常見慢性病個案 

 


(一).氣喘
  氣喘是學生常見的慢性病之一,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阻塞性呼吸道疾病。病理機轉為支氣管內側黏膜水腫、分泌黏液增加、支氣管痙攣。病情有輕度、中度、重度之分。
  輕度發作是間歇性的,一週在一次以下,兩次發作間可過正常生活。中度氣喘之發作一週不只一次,兩次發作間可能有慢性咳嗽或喘鳴,可能影響上課或團體活動的學習。重度氣喘學生可能會持續喘鳴,中間會出現更嚴重的發作。其常見的過敏原有灰塵、塵瞞、棉絮、黴菌、蟑螂等。除了過敏原之外的內在致病因子,包括上呼吸道感染、氣候改變、運動、空氣污染、情緒壓力等,都可能引起氣喘發作。
  氣喘發作時,個案會有呼吸困難、呼吸急促、情緒焦慮等情形,老師或同學可能會慌亂不知所措,所以事前的防範措施及衛教是相當重要的。
  其護理措施為:
 1. 健康中心與班級導師務必持有特殊疾病個案學生名單,必要時知會科任老師。
 2.透過講座、小組會議或文宣資料介紹相關預防措施及處理方法。
 3.當急性發作時,搖高床頭,給予適當流量的氧氣,注意呼吸道通暢,並給予心理支持以減輕焦慮。必要時給予個案自備之氣管擴張劑連續吸入二次,15分鐘內未改善則應送醫處理。

(二).癲癇:連結至兒童癲癇協會


(三).心臟病
  先天性心臟病分無發紺性和發紺性三大類,發絀性心臟病通常較具立即的危險性,必須於嬰兒時期就進行手術;而無發絀性心臟病雖不至於立即缺氧威脅生命,但常會有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及運動耐力普遍低落現象,長期下來不但影響生長且抵抗力差,極易受到感染,故應及早發現給予適當診治。
針對心臟病個案應:
 1.除了健康檢查外,應仔細過濾健康資料發現個案,並知會老師。
 2.配合醫師的活動建議量與相關人員討論,並介紹該疾病之相關知識及因應措施,尤其是缺氧情況之預防與處理。
 3.監督個案服藥情形,監測心跳狀況,若有異常或經常忘了吃藥應通知家長或回醫院診療。
 4.學校護理人員及老師應熟練CPR技能,以因應緊急狀況。

(四).糖尿病
  糖尿病可分為胰島素依賴型(IDDM)和非胰島素依賴型(NIDDM)。校園常見的為IDDM的,一般多為急性發病,病症可持續數天到數週,典型的症狀有多吃、多喝、多尿、體重減輕、夜尿增加等。在校園中以發抖、冒汗、心悸、反映遲鈍等低血糖情況出現。其管理措施為:
 1.追蹤個案診療情況,確實掌握個案每一次尿液檢查之結果。
 2.知會老師、家長及同儕個案之情況,並教導低血糖情況發生時之緊急因應措施:立即給予10~15㎎的糖或半杯含糖飲料(120㏄)。
 3.加強個案之心理建設,並協助建立同儕之間的人際關係。
 4.當發現以下情況時應立即送醫:
  (1).持續嘔吐無法進食。
  (2).持續腹瀉全身虛脫。
  (3).呼吸急促且困難。
  (4).意識狀態改變。  一般腎臟病可分為急性與慢性。急性腎臟病常見有急性腎絲球腎炎和急性腎衰竭。校園中以急性腎絲球腎炎居多,常發生於A群B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(通常是感冒痊癒後一至二週);慢性腎臟病則以腎病症候群居多,病因多為細胞性免疫系統異常。針對腎臟病之個案處理措施為:
 1.追蹤個案診療情況,確實掌握個案每一次尿液檢查之結果。
 2.知會老師、家長及同擠個案之情況,以協助監控其活動量。
 3.協助心理建設及維護自我心像,使其正向面對治療後之副作用。

  一般分為大發作(全身抽搐)和小發作(局部疼攣)兩型。
  大發作:個案意識完全不清,且會跌倒在地上而易受到傷害;從意識喪失到甦醒歷時數分鐘,四肢和臉部常出現無法控制的痙擘。
  小發作:個案雖然意識不清,但不會跌在地上,只有約10-15秒會呆滯且無法聽到別人在說什麼。
癲癇學生的護理措施為:
 1.集合癲癇學生、相關任課教師、家長及較要好的同學,一起學習有關癩癇之知識及處理措施,並加強心理建設。
 2.癲癇發作時之處理
  (1).鬆解可能束縛的衣物、疏散同學、保持空氣流通、安靜,不可企圖制止個案抽搐動作,密切觀查其意識變化。
  (2).注意個案四周環境安全,以免意外面造成受傷。
  (3).若有嘔吐現象或口中有異物,則將頭轉向一邊,以免吸入異物。
  (4).若抽搐已停止,應將個案擺復甦姿勢(頭左側俯臥,頭側一邊),或仰躺下巴抬高姿勢休息。
  (5).一般抽搐動作常在五分鐘內自行停止,若超過五分鐘以上,應送至最近醫院求助。

 

  ※資料來源:主要參考「學校護理實務工作參考手冊」,中華民國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編印,第90~94頁。